朝廷大军全军覆没的消息很快就传回了洛阳,小皇帝元诩急忙召开御前会议,商讨应敌之策。
1。朝廷的逻辑
宗室广阳王元渊进谏:陛下,以前定都平城的时候,六镇士兵的地位都很高,大家争先恐后应征入伍;迁都洛阳后,他们丧失了荣誉感,而且上次柔然南下,我们的十几万大军北伐一无所获,六镇士兵产生了轻视之心,因而叛乱。
元叉冷笑道:提到上次北伐柔然,我就来气,你李崇不是建议改镇为州么就是因为这个建议,才助长了那帮士兵的嚣张气焰,让他们产生了非分之想!
李崇听了元叉的话,觉得又好气又好笑,明明是一心帮助朝廷缓和与六镇士兵的关系,反而自己成了引发六镇之乱的祸首。
李崇正要开口反驳,元叉不知哪儿来的无名火,对李崇旁边的魏兰根说:都是你的馊主意!
魏兰根低着头苦笑,尽量没让元叉看见。元叉对小皇帝耳语了几句后便得意地站到了一旁。
元诩说:李崇将军,既然这事儿是你引起的,那么这次还劳烦你走一趟。朕命你为北讨大都督,费穆、崔暹、元渊、李神轨四人受你节度,即刻出征。
李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他再也不能退让了:老臣当初考虑到六镇地方偏远,想改镇为州提高他们的地位,怎么敢引导他们作乱呢老臣罪该万死,圣上能赦免我让我北伐,我感激不尽,但如今我已经七十了,垂垂老矣,确实难堪大任,还请圣上另请贤能。
元诩根本不听李崇的理论,直接拒绝。李崇摇着头无奈地接受了任务。
2。再次惨败
李崇带领大军来到了五原,上次元彧兵败的地方。崔暹出身博陵崔氏,世家大族,年轻气盛立功心切,他对李崇说道:老将军,崔暹不才,愿意请战破贼!
鉴于上次元彧北伐失败,又考虑到破六韩拔陵士气正旺,这次想打持久战,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,拖死破六韩拔陵。崔将军稍安勿躁,老夫自有破敌之策。老将费穆也支持李崇。
本来也是一片忠心,却被李崇从头到脚一盆冷水泼下来,崔暹当场就下不来台,他眼里闪过刀锋一样的光,仿佛在暗自决定着什么。
崔暹打心里瞧不起李崇,认为他是老糊涂了。于是召集手下部众,向白道发起突袭,打算给破六韩拔陵来一个措手不及。可惜崔暹中了破六韩拔陵的埋伏,全军覆没,自己单骑逃回,不敢面对李崇。
报,破六韩拔陵亲自带领大军朝我军杀来了。
得知崔暹战败的消息,李崇上气不接下气,还是在儿子李神轨的安抚下才缓过来。
在军事会议上,元渊发言道:五原是守不住了,我们只能守住要冲,和敌人打持久战。李崇点头道:云中扼守白道口,又是拱卫平城,咱们还是前往云中迎敌吧。崔暹只是赞同,不敢有异议。
李崇前脚到云中,破六韩拔陵后脚就跟了上来。
快,传令下去,全军戒备,准备迎敌。李崇说罢便朝身旁的费穆、元渊、李神轨看去,他斩钉截铁道:报国就在今日。
云中城里粮食充足且地势险要,硬生生把敌军凶猛的攻势按了下去。这时候,军中长史祖莹打起了军粮的主意,暗中倒卖军粮,时间一长,军队的战斗力直线下降,李崇却不知道怎么回事。
祖莹出身官宦世家,三字经中的莹八岁,能咏诗就是说的祖莹,才华横溢,却难逃一个钱字。元渊平时深得士兵喜欢,早就有士兵将祖莹的事情报告给了他,想到双方僵持不下以及崔暹的战败,一条妙计从他心头涌起。
3。元渊胜出
元渊道:此次北伐因崔将军的擅自行动,已经失去了大好机会。为今之计,只得班师回朝,从长计议。
李崇不想晚节不保,他认为及时止损才是最好的选择。他长叹一声后,对费穆说:费将军,您是常胜将军了,之前就有过护送柔然阿那瑰北归的壮举,这云中城非阁下不能守住呀。